5月30日,由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主题沙龙“探索医疗产业投资新方向”在京举行。共有来自兴业银行、高瓴资本、德勤、金桐资本、鑫亿基金、合源资本、通金资产、华信金石、医信天下等十余家金融机构和医疗企业的合伙人出席了本次沙龙。
![探索医疗产业投资新方向 探索医疗产业投资新方向]()
嘉宾合影
来自卫计委的医疗领域专家杨房生博士首先发表了题为《医生集团“国家队”项目——专科医联体分级诊疗健康扶贫工程》的主题演讲。杨博士在演讲中介绍了医疗产业的国家核心产业政策。杨博士指出,目前医疗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前景广阔,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成为产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在中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也有助于改善现状,推动医疗产业均衡发展,为落后地区的医疗条件改善作出贡献。杨博士提出,建立医疗届的共同体——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将医疗资源打通,通过全国顶级权威专家建立技术规范,借助中坚力量的传导,惠及广大基层,并横向覆盖全国。建立医联体,能够打通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形成闭环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最后,杨博士还介绍了几个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的项目,给与会者带来很大启发。
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杨健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柴艳芬教授分别从各自的领域介绍了医联体的情况。杨健教授指出,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少资金、缺少硬件设施、缺少医学专家和医疗服务人员。前两者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逐步的改善,但培养医学专家和医疗服务人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另外医疗资源不平衡也是掣肘全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柴教授表示,仅靠国家医疗保险是无法涵盖国民医疗需求的,需要商业保险进一步完善。从基层往上的各层级医疗机构不但需要硬件设施,诊疗处置程序和业务水平的标准化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做到对同类疾病“同质化”处理,才是医改成功的标准。而这些大规模的标准化配置,从基层到中央各级医院的配置和处置流程,需要国家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支持,这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产业发展机遇,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探索医疗产业投资新方向 探索医疗产业投资新方向]()
活动现场
沙龙最后的自由讨论将气氛推向高潮。主办方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秘书长戴丽娟博士与前来的医学界、金融投资界人士共同就会上提出的产业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资深行业人士表示,医疗健康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一直是投资界关注的热点,从生物医药、新药研发、基因检测到健康服务、养老、互联网医药等,各个细分领域都获得股权投资行业青睐。但医疗健康产业回报周期较长,研发和运营风险较高,这也是对投资人眼光和战略思维的考验。总之,医疗行业在未来几十年里都会蓬勃发展,值得金融投资行业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