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
协会活动 目标导向活动,推进精准指导
产品名称

​肖冰:《创投行业的困惑、机遇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18-01-07
点击次数 143

 肖冰:《创投行业的困惑、机遇与对策》


       2018年1月6日,肖冰先生在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上作了题为《创投行业的困惑、机遇与对策》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正文:

 

       很高兴有机会回到人大,和这么多老师、同行,见面交流一下对行业的一些看法。时间过得特别快,第一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好像还历历在目,今年这个时间点也比较好,正好是在18年的年初,2017年刚刚已经过去。所以,整个行业的大数据已经出来,行业的情况我们也比较清楚了,那么过去一年创投行业发生的事情和往年有哪些不一样的,可能是最近我们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方向。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作为行业从业人员的一些困惑和一些想法,以及面向未来的一些思考。

 

       第一个问题,在17年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和我们同行交流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是不是项目少?我们做基金的人,特别害怕好项目少。因为我们募资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好的基金,每当募集完一次很大的资金后,很担心下一次我们的资金投不投得出去,我们自己投的项目质量会不会高于上一期的?中国会不会以后有好的项目值得我们投资?如果没有那么好的投资项目,我们还非得要把钱投出去,那你就会投一些非常平庸的项目,那也是不太甘心的。那么,中国会不会持续有那么多好的项目呢?17年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人会觉得好项目少了,因为之前有好几年的时间,这个行业还是出现了比较大的早期投资的泡沫,很多风口、很多概念、很多故事层出不穷,大家那时候觉得投资是热血沸腾的投,创业是热血沸腾的创。那么,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像双创、互联网思维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过程肯定是曲折的。那么现在看,我们的创业大街相对以前是冷清多了,各种孵化器也比以前冷清多了。我们参加很多评选、项目评审,我发现投资人士特别多,项目特别少,从这一点可能是这样,各种风口型的投资少,各种这样的故事也少,可能是17年比较少。偶尔冒出来一两个,大家就特别的震撼,赶紧要追进去。

 

       我们现在看到各种共享故事,各种无人值守的故事,各种所谓的新零售,所谓的各种无人场景,如无人货架、无人零售这种新的概念比较少,出现的时候大家就特别的关注,就是那么几个,没有以前多了,那么是不是我们投资机会就比原来少很多了?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困惑的一点。从几个方向讲,我们对中国的投资市场和投资机会还是比较乐观的。从数据看,去年达晨创了历史的新高,无论从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个数。我们投资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当年的计划,高于我们上一年年度的计划。上一年没想投这么多,结果我们发现投的项目比原计划多了很多。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觉得,纯线上的创业机会想创造一个挑战BAT这样的公司,一个伟大的线上平台级的公司的机会不多,应该是非常少,那是不是就没有创业的机会,没有投资的机会了?刚才我们前面几位嘉宾其实也有这种观点,其实互联网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基础设施了,互联网变成和我们的水电气一样,那同时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们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机会是非常多的,有一段时间我们传统行业是特别恐惧的,好像会被颠覆了,好像会被互联网给杀掉了,很多都很恐惧。现在这一两年感觉到大家反应淡定多了,因为既然互联网是一个工具,那我们就跟它和平友好地相处,利用好这个工具,提升我们自己,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所以,现在感到线上线下的融合比以前和谐多了,也包括我们的线上公司也大量地往线下走,阿里也在往线下走,腾讯最近也在往线下走,包括投资永辉超市,所谓的新零售就是线上线下打通,这种现象在各个行业都在浮现。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庞大经济体的主体还是传统行业。我们的传统行业存在非常的多问题,我觉得是比较落后的,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我们的农业非常落后,农业未来有很大的改造机会,也包括用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技术,如果农业能够实现大规模集中以后,我觉得农业新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工业提升空间也很大,现在我们的工业由原来传统的比较粗放的、低端的工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走,这里面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也很大。我们的新消费机会也很大,比如我们认为服装行业、家具行业都是非常传统的,但是通过现代技术改造以后,我们现在投了两个公司,一个是广东的尚品宅配,还有一个山东的红领服饰,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它变成一个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每一件衣服都不一样,每一个家具都不一样,定制化的这种C to B的模式,现在这个市场发展非常快。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庞大的改造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也意味着我们创业的机会,也意味着我们有很多投资的机会,我们觉得是很值得我们在整个行业去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挖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觉得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确实是在变少。你想到的商业模式大家都基本上做了一遍,每当一个商业模式冒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跟进,跟进特别快,在中国是很愿意去山寨别人。在美国,如果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出来,大家不屑于去抄这个模式;中国一旦出来一个什么模式,无数人一哄而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是壁垒不太够,很多是靠资金推动,靠催肥,迅速的拼融资能力,拼你的速度,拼你的执行力,这种就往往产生大量的失败,少数的成功。技术创新相对来说,它的壁垒是比较高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光靠钱没用,有时候给钱它也快不了,它不能快速迭代。它要几月的时间,还要工匠精神,要一代一代地完善往前走。所以技术创新的春天在中国已经到来,我们在很多技术领域的创新已经跟世界同步了,包括我们刚才前面大家提到的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人工智能也会变成像互联网一样的基础设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跟人工智能有关系。那么在人工智能,包括刚才讲的大数据和云技术领域,有很多技术创新的机会,这与世界相比较是同步的。中国还有大量的技术创新是一个追赶型的技术创新,这也到了一个拐点,可能跟中国人的勤奋聪明有关系,大量的跨国公司这么多年在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有关系,也跟很多海外的人才回流有关系。还有一个是中国政府的推动,中国政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政府推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这里面有一些追赶的机会,包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现在中国产业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追赶得也非常快,也包括在半导体领域,也是代表国家意志的很多钱投进来,这里面我看也是成长得很快,包括我们的生物科技,IT、BT,包括我们创新药的研发,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团队,有很多的项目投在这些领域,这里面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消费升级的机会,这个可能也是美国没有的。中国现在拥有一个巨大的中产阶级,未来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全体将在中国出现,而同时中国又处于代际消费转化的一个时代。我们现在的下一代人,包括我们所谓的90后、00后,当他们变成消费主体的时候,他们消费的东西跟我们60年代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最有钱的是我们60年代的人,但我们是最不花钱的。我基本上每天就可能花不了多少钱,可能几十块钱,但我的小孩会花很多钱。所以我们做投资时经常要理解他们的消费观,我们认为的品牌,对他们来说不一定是品牌;我们认为的那些名牌对他们来说不一定是名牌,那么这里面就有很多新消费品牌诞生的机会。当然也有很多我们所说的中产阶级消费和对品质生活要求升级的机会,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个性化和更高品质的要求。为什么大量国人去海外买东西?为什么我们的国货不行?未来我们的国产很多东西也会提升。中国不光是一个制造的大国,未来也可能是一个消费大国。那么这里面对我们消费行业的投资,我觉得也是机会巨大的。所以总结来说,我觉得中国的投资市场特别好,对我们而言有很多新的机会点,但这里面对我们投资人来说,就是要适应这个变化,不能浮躁,不能像以前一段时间一样,大家频频追热点追风口,靠高估值产生很多独角兽,后来很多独角兽还变成独角尸的这种心态去做,需要踏踏实实。国家也在提倡要脱虚入实,那么我们很多投资也要顺应这个变化,往实体经济走,往科技创新走,往消费升级方向走,这可能才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才可能投资一些很好地适应中国国情的项目。这是我对投资的一些看法。

 

       第二个变化就是募资,我们基金都是要去募资的,但是这个钱多还是钱少?我们现在看到,有的人说募资非常容易,而同时有的人说募资非常难。这个变化是什么?就是在我们这个募资的市场里面,我们观察到散户基本上都退出去,现在开始全面机构化,这是一个变化。第二个就是国进民退,国家的钱在大规模的进入到我们这个市场,它挤占了很多民间的钱,国家的钱特别多的来到我们这个行业,包括各种政府引导基金,其实包括银行的钱、保险公司的钱,都是国有企业、国有性质的钱。大量的钱投入到这个行业,因为他们是机构化,所以对行业GP的选择是特别专业的。其实往往他们会投头部的公司,排在行业前面的机构募资特别容易。我们现在看到基金规模是越来越大,单一基金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了,几百亿的投资层出不穷。因为首先会把钱投到排名比较靠前的基金里面,导致行业排名20名以后的机构募资可能非常困难,所以有时候募资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就是因为机构化以后特别专业,通过来看数据,不是看你去忽悠,靠PPT弄到钱,对专业机构来说靠PTT融不到钱,我们募资的时候,都是请很专业的中介机构来保证把各种数据翻个底朝天的,所以基金的募集市场也在发生着很大格局的变化。那么对排在行业前面的基金来说,就是在这么好的募资形势下,募集一个什么规模的基金,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比如说给我们的钱特别多,那我们到底是不是把所有的钱拿过来,还是募集一个与个体能力相匹配的基金规模?这个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就是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去做?值得我们思考。

 

       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从17年往后看,纯财务型投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大家知道中国现在的最大的VC(风险投资)是谁?不是我们行业排名的这些机构,可能是阿里,还是腾讯,可能是BAT的投资部门,他们投的钱,我觉得是远远超过我们最大的专业VC机构。它们都非常可怕,因为他们是带着生态的资源来做投资的,我们看腾讯投了很多公司,最近都上市了,因为腾讯背后的流量资源、各种生态资源给它,真的是一种赋能型的投资。阿里的投资也是赋能型,阿里投资的公司为什么一投一个准,后来都起来了。所以很多创业团队选择站队,要去站队,要抱BAT的大腿。那么,他们(创业团队)选择获得他们(BAT)的投资,可能专业、独立机构的机会是不是相对就少?所以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本身的生存空间在哪里?那么我们也要做一个由纯财务的投资人,变成也有自己的生态。如果你的投资建立你的生态,建立你自己的增值服务能力的,也是能够给它赋能的,这对我们投资机构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你不转型,还是停留在以前的那种打法上:简单投一个Pre-IPO项目,什么都不管,它上市后你就挣点钱。这种容易挣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大量的时间,实际上是在打造投后的团队,大量的时间是花在企业投后的一些增值服务上。我们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赋能型的生态,这个可能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课题。这个是面向未来要做的。

 

       最后,讲一下退出。对基金业来说,2017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份,是我们退出最大的一年。去年中国上市的企业家数是400多家,创了中国历史的新高。世界证券市场上市的家数第一第二都在中国(大陆),第三在香港,前三都是与中国相关。那么去年这400多家公司里面,背后有超过一半的公司是有VC、PE投资的,那也就意味着有200多家公司背后是有VC、PE参与。他们上市了,那么这些VC、PE实现退出,有很好的回报。达晨的退出也是历史的新高,去年达晨(投资)上市的家数有18家,就是我们一家机构投资的企业中IPO上市的有18家,创了历史的新高,历史上回报最高的两个项目也是去年出现的,所以去年是我们特别开心的一年。业绩的事情和很多同行一样,都是一个丰收的年份。这个原因是什么?未来退出市场会怎么演变呢?原因就是从16年10月份以后IPO(审核)加速,刘主席比较有定力,不管资本市场二级上怎么变化,IPO的发行、审核的速度不变,所以这个速度现在越来越快。历史上一直困扰我们最多的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经常出现二级市场的波动导致一级市场暂停的现象,历史上暂停八次IPO(发行),对我们影响非常大。一旦它审核加速常态化以后,我们从IPO中退出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那么对我们有大量项目储备的机构来说是特别有利的。未来几年,我估计还是会有着这么一种大幅的趋势,特别是对那些中小企业、创业板中小板来说是很大的机会。但同时,大家看到这个过会率降低得非常厉害,16年的过会率是92%,17年只有70%多,17年10月份发审委换届以后,过会率可能只有60%左右,经常看见(参与过会的)6个公司中只过1个。那么这一类公司里面可能很多也是我们投资的,这个损失也很大。那么未来这种趋势还是这样,好的一面,就是会加速、会比较快;不好的一面,就是可能会有很多公司会被毙掉。毙掉的公司里面是不是都是不行的公司呢?我觉得也未必,也有不少是被误伤,也有很多是因为我们的发审理念,对很多新经济的公司不太理解、不太认可导致的,这些公司其实也是可以去海外上市的。所以我觉得在18年以后,一些新经济的公司因为这种审核理念的一些变化,有可能转到海外市场(去上市)。这里面最大的一个机会可能是香港市场,香港市场可能是最大的市场。香港市场最近发生了一些规则的变化,包括可以同股不同权,也包括亏损的公司去主板上市。香港证券市场的规则在变化,所以有可能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在香港实现,因为香港的钱很多也是通过港股通,和以前很多钱,实际上是大陆的钱,实际上是内地的资金,香港的那些上市交易规则比较国际化,所以导致很多新经济的公司有可能去海外上市,但是也同时也给中国证监会和中国的交易所很大的压力,他们也在酝酿搞一个新蓝筹板,上海也在搞这个,也想吸引这些互联网公司、这些创新型的公司留在大陆,也在酝酿这个东西,但是不知道这个结果怎么样。现在我们很多互联网相关性的公司,包括很多医疗行业的公司,因为美国、香港是可以允许没有收入的公司,就是零收入的公司上市,这些公司估值也不低,所以它们可能去海外上市,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可能会继续走并购的方向。总的来说,对我们来说,未来整个退出市场可能会比以前乐观很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整个估值体系会发生变化。如果你投好的公司,不用担心;如果你投资一些平庸的公司,如果创业板、中小板这种小市值公司,估值往下走的话,可能上市回报也不高甚至亏钱。现在一级市场有很多Pre-IPO的项目,估值涨得很厉害,一样就是倒挂了,项目成长性不够了,可能上市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所以从募投管退这些角度来看,我觉得17年有很多的变化,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多的困惑。面向未来,18年以后的市场,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信心的来源还是有幸于在中国这个市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创业人群,最好的创业环境,我觉得未来十年还是股权投资的一个黄金时代,各位有志于参与到这个行业里面的,也可以跟我们多联系。

 


 


推荐新闻 / Products MORE+
  • 发布时间: 2020 - 04 - 01
    2020年3月30日下午,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共战疫情 共克时艰”三月股权投资精品项目线上路演活动圆满结束,此次路演活动为协会首次线上项目直播,旨为项目方及投资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协会特邀融川资本、清控科创、旷烨投资、世诺资本、寅印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对项目进行点评指导。   其中一个项目全品纵横,是环保餐饮耗材一站式服务商,直击外卖行业包装痛点,从消费者的角度,利用综合性的餐饮包装价值链服务,满足餐饮企业包装需求。投资人对全品纵横的生态圈建设、个性化定制、市场渠道、核心技术、融资计划等问题与项目方进行互动。在你问我答的路演过程中投资人也更加详细的了解项目细节,为投资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以“理念至上,服务为本”,吸纳投融资领域的优质资源,定期举办投融资项目路演活动。经过筛选的优质项目会分领域阶段进行细化服务。如您有项目需要融资,请将商业计划书发送至协会工作邮箱:bvia@bvia.org.cn,并附上联系方式。我们将通过路演或一对一的方式推荐给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为您的创业梦想提供支持!
  • 发布时间: 2020 - 02 - 06
    2020年春节至今,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武汉以及其他省市面临着大量的医疗物资紧缺以及患者就医环境紧张的境况。面对危急时刻,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踊跃参与,通过无偿捐赠等多种形势支援湖北抗疫前线。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手段发起为湖北武汉抗击疫情进行捐赠的倡议书,短时间内协会众多理事/会员单位积极响应,其中也包括知名私募股权机构会员单位联合其所投资企业进行捐赠的身影。截止2月5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以下协会理事/会员单位为抗击疫情做出不同形式的贡献。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理事/会员单位捐助情况(截止2020年2月5日,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序 号单 位名 称    捐 赠    日 期   捐  款  (元)                                              详 细 情 况1兴 业银 行01月26日3000万元       1月26日,兴业银行决定首批捐款3000万元,全力支持抗击疫...
  • 发布时间: 2019 - 08 - 15
    2019年8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举办了投资风向标——聚焦工业“云”时代、探索投资新高地 • 主题沙龙活动。                                                                                                                                                          &...
  •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0
    2018年12月9日,由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创业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协会邀请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金司陈洪宛司长、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翁啟文副主任、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袁军培副局长出席论坛,同时还有来自其他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创业企业及媒体记者等近700余名代表到场参与。论坛现场盛况本届论坛由兴业银行提供特别支持,得到了明德时代(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企鹅体育、鼎信长城投资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事务所、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首都金融服务商会、太湖绿色金融小镇、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等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路演现场盛况       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论坛参与者们的热情。上午的论坛分会场是优质项目路演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大钲资本、明德资产、达晨创投、中民投、京东金融、中关村创投、朗玛峰创投、九鼎投资、车库咖啡、长城资产、中信证券等100家以上的投资机构代表到场参与。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精选了三个不同行业具有“独角兽”潜力的项目进行路演,在场的投资机构代表频频提问,就项目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争相与创业者进行沟通...
  •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9
    2018年1月6日下午,由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一层116会议室召开。此次论坛以“探索创新 洞见未来”为主题,聚集国内创投领域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以及众多杰出创业者,探讨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预测行业机遇、探索行业前沿问题,触发更多对未来的思考。       本届论坛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特别支持以及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中国国际财经》杂志·企业家理事会、北京人大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各领域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以及众多杰出创业人士,多家主流财经媒体参与会议。       论坛第一项内容,由三位领导发表本次论坛的致辞。首先,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丽娟博士致开幕词。戴丽娟博士主要介绍了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的宗旨、定位,并对此次论坛举办的政策背景、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接下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王汝芳副主任致辞。王汝芳副主任介绍了中关村科管委为国家创业创新事业做出的努力,并表示管委会将致力于用科技支持国家创新驱动...
  • 发布时间: 2017 - 01 - 18
    2017年1月8日,由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新形势下创业投资的前景与发展”。本届论坛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招生就业处、商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国际货币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各领域专家学者,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与创投服务机构负责人,多家主流财经媒体参与会议。 特邀嘉宾合影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丽娟博士致开幕词。戴丽娟秘书长介绍了协会的宗旨、发展方向及资源优势,协会通过整合金融、创投、学术机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优质资源,提升能力、输出服务,逐步建立起高效专业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创业创新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丽娟博士致开幕词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理事长刘曼红教授致辞。刘曼红理事长表示,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的目的是以创新带动创业,鼓励创新创业是全世界通行的国策,在目前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积极推进创业创新事业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的双创事业在不远的未来将实现量质齐增的新局面。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理事长刘曼红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教授致辞。他表示,此次论坛以“新形势下创...
友情链接:
协会总机:010-82509599
图文传真:010-82509599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C座
Copyright ©2005 - 2013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