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创新海淀”海淀区创业大赛——“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北京市海淀区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正在如火如荼举行。大赛以“创业中关村,创享科学城”为主题,由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人力社保局、区发改委、团区委、区残联五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承办,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协办。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一直致力于中国创新创业发展,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系列服务与对接,包括顾问服务、孵化服务、投融资对接服务、产业对接等。协会为协助办好此次大赛,高度重视,精心筹备,召开专题协调会,组建投资和服务团队,热情对接创业创新团队,共同助力大赛的传播与推广。 此次大赛分为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两个组别自2018年6月1日至6月30日为大赛报名阶段,2018年6月30日至7月15日为项目确认、大赛决赛阶段。大赛设置创新、创业项目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优胜奖各4名。荣获海淀区一、二、三等奖的优秀项目择优推荐入围市级选拔赛。 本次大赛是有想有料企业和团队的展示平台,是国际水准新项目的成功载体,是新兴独角兽的伯乐。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个让自己发光发亮的舞台,那么,就一同加入到“创新海淀”海淀区创业大赛中来吧! 有参赛意向者请与我们联系,协会工作人员将为参赛者的项目提供专业咨询及融资服务。 联系人:韩先生 电话 13811256085 ...
说明:
2018年6月5日下午,由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产城融合时代创业创新趋势与机会”专题讲座,在协会会议室成功举办。 分享会邀请到和君集团产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翟战平作为分享嘉宾,为现场及线上直播平台参会者,系统解析了产城融合时代创业创新趋势和机会。 翟战平现任和君咨询合伙人、和君集团产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兼任清华大学产业地产董事长班教学指导、清华大学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会上,翟总围绕产城融合时代的创新城市运营、产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新趋势、推动区域创新的离岸孵化器新模式、产城融合时代创业创新趋势与机会等四个方面分别解读。 翟总认为,产城融合的时代背景是创新成为城市的核心、创新驱动开始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以及随着互联网以及整个社会大分工的深入,产业的价值链深度细分、服务环节开始全面打开向社会化服务转型。在这个背景下,现代产业价值链开始围绕都市圈重新布局,产业大脑(产业的科研部门)在向中心城市集结,未来城市将从依靠获取土地利润发展向依靠获取产业利润发展转变,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度将越来越高。 翟总指出,在这样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下,创业创新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能力和业务定位,向科创中心靠拢,争取获得产业大脑资源,另外在产业价值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把产业中具体某一个环节做到极致,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竞争壁垒,同时与整个产业生态产生链接。这样创业创新企业一方面可以依靠产业大脑获得持续创新动力和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在产业生态与城市的融合中借势发展。 会上,翟总针对现场及线上参会者的提问逐一解答。会后,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及到场嘉宾与翟总进一步探讨了相关合作前景。
说明:
2018 “龙江企业家发展讲坛” 3月26日下午,2018 “龙江企业家发展讲坛”(第一期)在哈尔滨圆满举行。此次讲坛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黑龙江省商务厅和黑龙江省企业联合会承办。据悉,此次讲坛是黑龙江省政府特邀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为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分享投融资模式及资本市场运作理念,促进龙江企业家成长举办的专业性讲坛;同时也是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在支持地方经济,服务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企业、增强企业家经济敏感性和前瞻性方面发挥重要意义的一次活动。 该讲坛旨在向黑龙江企业家传递新理念、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帮助企业家调整并构建全新思维模式,促进企业家队伍成长,不断探索并开拓企业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之路,推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发展。 2018 “龙江企业家发展讲坛”现场开幕 此次讲坛邀请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理事长刘曼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胡波副教授两位研究风险投资领域的学者专家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着眼全球经济,并结合东北地区经济环境,为龙江企业家分享了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经济、应对产业发展和行业变化的理念。 协会理事长刘曼红教授是中国风险投资研究奠基人之一,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并担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风险投资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教授在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有诸多论著,所著《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是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专著之一;所著《创业投资圣经-天使投资理论与实践》是国内最早全面阐述天使投资理念的专著。本次讲坛刘教授就“结合天使投资国际发展趋势看地区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的主题内容首先进行了演讲。她表示,以美...
说明:
2018年1月6日下午,由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一层116会议室召开。此次论坛以“探索创新 洞见未来”为主题,聚集国内创投领域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以及众多杰出创业者,探讨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预测行业机遇、探索行业前沿问题,触发更多对未来的思考。 本届论坛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特别支持以及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中国国际财经》杂志·企业家理事会、北京人大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各领域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以及众多杰出创业人士,多家主流财经媒体参与会议。 论坛第一项内容,由三位领导发表本次论坛的致辞。首先,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丽娟博士致开幕词。戴丽娟博士主要介绍了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的宗旨、定位,并对此次论坛举办的政策背景、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接下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王汝芳副主任致辞。王汝芳副主任介绍了中关村科管委为国家创业创新事业做出的努力,并表示管委会将致力于用科技支持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为创业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力量。 最后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郑浩俊主任致辞。郑浩俊主任致辞时阐述了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在双创事业中的定位和做出的努力,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发展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国家创新创业事业。 论坛第二项内容,由四位嘉宾作精彩...
说明:
2018年1月6日,朱希铎先生在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上的演讲。演讲主题:《创新战略催生创业发展》以下为演讲正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很荣幸有机会受到我们大会的邀请,能够在这样一个会上跟大家一块分享一下有关创新创业方面学习的一点体会,以及现在我们这个平台正在做创新创业市场化服务过程中间一些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机会。 我的题目是《创新战略催生创业发展》。抓住机遇、学会创新、把握战略、提升能力。时间关系,主要想把前头两个抓住机遇,学会创新,能够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先说这个机遇,刚才主持人介绍我是87年下海中关村,一直奋斗了30年,在30年中经历和目睹,也亲身体验了这个中关村一部创业史和一部创新史,有机会回顾或者总结中关村30年感悟的时候,因为我是中关村“两通两海”中四通的,一直做到四通的总裁,我感觉中关村30年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创新,中关村的企业家始终贯穿的一个主线就是创业。其实不管是从零开始做一个小公司创业,还是做到一定规模以后的大公司再创业,其实中关村人、中关村的企业家一直伴随着创新和创业。但是30年不一样,我感觉,现在这几年我们正遇到了创新创业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大好的机遇、大好的窗口期。我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捕捉机会,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里列几个我们学习一下,最近这几年我们党中央、国务院、人大发出来那么多关于创新发展、创新驱动的一些大的战略部署。而这些战略部署对于我们一个企业家来讲,就是创新创业的机会。那么,比如说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内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创了习近平新时代。但是新时代对于我们做科技的、做产业创新的、做企业的角度来讲,十九大中新时代的内容很多,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也有很多内...
说明:
2018年1月6日,余治华先生在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创新药的投资逻辑》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正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创投的问题。今天我讲的这个主题不像肖总讲的那么大,我今天讲的是很具体的一个行业,实际上比刚才主持人讲的还稍微小一点——主要是讲创新药的投资。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讲的时候就可以稍微详细一点。因为我们龙磐投资现在差不多投资了40家企业,有85%到90%是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我们对创新药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是两个上市公司的对比。中国整个医疗市场的医疗健康差不多占GDP的5%左右,这有不同的统计口径。美国是15%—16%,所以我们跟美国在医疗健康占整个GDP的比重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以5%推算的话,我们整个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可以有40000亿到50000亿,其中药差不多有15000亿。药这个行业差不多有15000亿的细分市场,当然也不小。而且,药跟别的产品不太一样,它是基本上没有任何周期性需求波动的一个产品。不管是经济周期好还是坏,基本上需求都是非常稳定的成长,全世界各国都是这样。 这里面,药差不多可以分为三大类的药:一个就是化药,所谓的小分子药;第二个是生物药,所谓的大分子药;这两个都是西方主流所认可的药,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第三个就是所谓的中药民族药。从创新和非创新的角度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是创新药,第二个就是非创新药。当然中药也有创新药,如果说化药和生物药是非创新药,按我们理解的就叫仿制药。中国的药企差不多有6000多家,做新药的公司是非常少的,尤其手头现在有新药在销售的公司就更少了。举个例子说,比如说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