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增速被不断下调。劳动力供需减少、信用危机和流动性紧缩等因素让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项目退出的周期被普遍拖长,不少创投项目主动调低估值但由于募集与投资的双重受限,越来越多的创投项目业绩增长承受压力,大量创投机构面临日益严峻的投后管理问题。
全球资本市场低迷,IPO退出渠道受阻
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经合组织)等诸多国际机构均表示: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不断加深,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很大可能会出现衰退,不少国家或将出现负增长。
德意志银行全球经济团队发布报告称,第二季度美国GDP增长按年率计算将下滑13%,萎缩幅度为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最严重经济萎缩幅度的逾1.5倍。高达13%的幅度将标志着“后世界大战时期”最严重的经济萎缩。美国经济增长严重放缓,主要归因于新冠疫情爆发导致的商业活动停滞。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则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将导致美国出现比此前预期更严重的衰退,其中包括第二季度GDP创纪录地大幅下降30.1%。摩根士丹利团队预计,一季度美国GDP将下降2.4%,但第三季度将开始回升。总体而言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将萎缩2.3%,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3%。
2020年Q1,共计93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环比下降34.97%,募资总额 953.50 亿元,环比下降 62.13%。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近期全球资本市场震荡明显,部分企业IPO进程有所延缓。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势必影响项目退出。尤其原本打算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很可能要重新考虑或者更换上市地点,即使坚持选择在美上市,也很有可能影响发行价格和上市表现。已经成功IPO但尚未退出的项目,也很难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全身而退。 由于项目退出的主要方式是IPO与并购,IPO退出与股价息息相关而在目前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IPO的可能性显著下降。
募投双重受压,投后作用突显
虽然复工后,不少创投机构都收到了大量的企业融资需求,众多第三方服务机构也积极组织投融资双方进行线上路演,但由于线上路演只能让投资机构对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没有进行充分的现场尽职调查前很难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直接获得投资。疫情无疑打乱了许多创业企业的融资计划和融资节奏,在这个特殊时期,创投机构应更多地关注存量项目的运营状况,重视对被投企业的投后管理,对被投企业运营、财务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对复工企业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随时关注和掌握被投企业的痛点与诉求根据企业反馈情况和数据,重新评估被投企业,出具风险提示文件、制定风险控制策略与企业并肩战疫。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 《2018年中国VC/PE机构投后管理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2013年投后管理专题调研仅有16.1%的机构设置了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而2018年该数据已达70.3%。股权投资市场的逐年快速发展,促使机构体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但在投后管理方面,专业的投后管理人员占比仍然较低。参与调研的机构中,投后人员占机构总人数的10%以内的机构占16.7%,投后管理人员占11%-20%的机构占44.0%比例最高,其次是投后管理人员占总人数21-30%的机构占22.6%。国内机构的投后管理意识随着我国创投行业的不断成熟已经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专业投后管理团队设置比例也逐步提高。
此次疫情也加速了机构投后管理与投后服务的纵深发展,深度服务正在改变着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的连接方式,重新定义着机构投后。在企业面临困境时,首先帮助企业活下去,然后协助企业再创新,通过高频跟踪和深入沟通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最终实现多方共赢是投资机构的最佳方案。
相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显著成效,企业复工复产明显提速,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渐发力,国内实体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和改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和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