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驱动下,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步入了高速运作期。从2015年开始,脱胎于早期自发聚集的“天使咖啡”模式更加成熟的“加速器”众创空间大量出现,让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创业者的办公需求得到满足。这些众创空间虽然看上去差不多,运营模式也接近,但由于准入门槛低、运营模式单一、管理缺乏经验等因素,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据《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2016)》显示,目前的众创空间多以租金作为重要收入来源,有些甚至是唯一的盈利来源。盈利模式单一导致众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有业内人士介绍说,虽然现在很多众创空间的运营商都表示不做“二房东”,但现实情况却恰好相反。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公开资料显示,优客工场目前的租金收入和非租金收入的比例是7:3;无界空间的租金收入比例则是9:1。相关数据显示,只有入住率达到70%左右,众创空间才能实现盈利,然而大多数空间达不到这个比例,很多众创空间出现了“有店无客”的现象。
2016年2月关门的“地库”正是如此。地库采取的是收租金不占股的经营模式,成立四个月就烧了100多万元,入驻的企业多为3-5人的初创团队。原本预期可以入驻20个团队,但就是最高峰的时候也仅仅入驻了10个。在这样低入住率的情况下,“地库”不得不宣告破产。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2016年4月,曾经是深圳南山区孵化器明星项目之一的“孔雀机构”因拖欠物管费、亏本严重而关门;2016年10月26日,北京运营时间不到一年的 MadSpace 宣布破产倒闭。可以说,这些众创空间的失败,其首要原因就是盈利模式单一。
高速发展的东西始终逃不了泡沫的风险,“一哄而上”的众创空间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众创空间本身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等大都还在探索中,再加上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的多元化,众创空间的发展良莠不齐,盲目扩张和高速增长为众创空间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众创空间高速发展引发的问题
一方面是众创空间的高速发展,而另一方面是某些众创空间面临着经营的窘境,甚至倒闭。众创空间“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不禁让人思考众创空间高速发展背后所引藏的问题。
1.“挂羊头,卖狗肉”式的众创空间频现
众创空间的部分跟风者是地产商。在2016年2月初,潘石屹推出了 SOHO3Q 项目,主打“办公室在线短租”;随后,原 SOHO 中国副总裁王胜江宣布与洪泰基金练手打造“洪泰创新空间”;绿地、亿达等知名房企也开始嫁接“互联网+”因子,企图打造中国版联合办公租赁空间运营商。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他们的加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众创空间的发展,但是众创空间的建设不是一味的大兴土木搞房地产开发,众创空间不仅仅是为创业者或初创企业提供一个办公场所,更多的是提供其他创新创业所需的软性辅助服务。部分地产商的根本目的是“借众创空间之名,干商业地产租赁出售之事”,不但不能实质性地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还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另一部分则是私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主办的孵化器,打着孵化器的名声做着“业主”的生意,骗取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导致传统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概念混淆不清。冠之以众创空间之名,实则是收取营业费或租赁费“二房东”,不能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
2.服务水平跟不上规模扩张
作为一个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要素服务的平台来说,其所提供的服务远远没有达到所要求的服务水平。相当多的众创空间仅提供集中办公场所和简单的创业辅导服务,而投融资对接、法律咨询、工商注册、政策申请、运营管理等软性产业链服务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是那些走马观花,就匆匆上任的众创空间,硬件服务和软性服务都令人堪忧。
有关数据显示,创业者和创新项目的最大需求在于资金,近七成创业者在选择众创空间时主要考虑资本资源,其次是众创空间所提供的政策优惠和人才环境。一些企业在入驻之后反映,基本没有融资和人才方面的服务,完全处于散养状态。
3.“复制化”扩张,缺乏地方特色
众创空间井喷式的增长,复制化的扩张,使得众创空间缺乏地方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方面,每个地方的创业氛围、创业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于不同地方的创业者来说,所需要的创业服务也就不同。众创空间的服务本应因地制宜,但相当多的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众创空间都是借鉴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的模式,对创新创业者提供的服务也如出一辙。另一方面,创新项目单一,没有和地方的产业资源进行对接,无法与创业链、产业链和投资链串联,创新创业难以推动地方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难以实现。同时,科技创新项目少之又少,难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力,致使很多众创空间缺乏核心竞争力,没能形成地方特色。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井喷式”增长的众创空间,跑量不跑质?]()
除以上三点外,入驻率低也成为了众创空间发展受阻的又一因素。快速发展的众创空间能容纳的创业团队和创业者远超过现有的创业人数,不少众创空间的入驻率不超过40%,众创空间自身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运营成本高,盈利空间受限,这导致众创空间在自身的服务水平提升上面临困境,两者交织,形成恶性循环,一旦没有资金支持,众创空间就会面临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