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受人瞩目,“金融科技第一国”地位的“争夺”值得关注。
2015年,纽约是全球金融科技应用率最高的城市(33.1%),香港次之(29.1%);2017 年中国对金融科技的应用率已经达到 69%,冠绝全球,而美国的该数字仅为 33%,和平均水平相当。
中美两国争夺全球金融科技领头羊的重要战场是资本投入。从投融资角度来看,2013 年,中国金融科技兴起。
当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为 30亿美元,其中 1/3 发生在硅谷,彼时,美国是全球金融科技的中心。到了 2017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为 530.2亿元,其中,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获得了217 亿元投资,占全球总额的41%,几乎是美国的两倍(116 亿元)。
因此,仅就投融资而言,全球金融科技的中心已由美国切换至中国,不过中美两国仍在争夺金融科技的头把交椅。
发展背景:中国填补空白,美国锦上添花
尽管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共同背景是传统金融服务不足,但相较于美国,中国不足程度更高,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
在征信方面
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征信法或个人信息保护法,而美国有较为完备的征信监管体系。美国与征信相关的法律则超过 17 部,其中,《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Fair Debt Collection Act)》、《信用修复机构法(Credit Repair Organization Act)》等多部专门法律来规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美国法律严格规制了市场参与者可以采集和报告的用户数据的范围,限制了他们使用替代数据的空间。
除了权威信用报告覆盖率不足,中国征信体系也缺乏像美国FICO一样有公信力的、覆盖率高的信用评分。以网贷行业为例,这种现象导致网贷投资者难以判断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只能寄希望于平台刚性兑付,也导致中国网贷征信成本高的难题。
2015 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覆盖率
以个人征信为例,中国征信监管实行牌照制,但目前无一获得牌照。而美国已经形成“三大个人征信机构、一大企业征信机构”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
尽管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共同背景是传统金融服务不足,但相较于美国,中国不足程度更高,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
在支付方面
中国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电子商务参与者整合了多家银行的支付网关接口,在事实上承担了网上跨行支付清算系统的职责。当时尽管央行 2010 年就已研发投产相关系统,但并未开放第三方贷记服务。也就是说,中国当时的传统金融服务未能满足新兴商业模式的需求。而 PayPal 等美国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成立之初即无需与各大银行对接,只需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收单机构即可实现对各家银行持卡人的支付。
也就是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则是与各家银行进行系统接入,其验证要素依据各行电子银行的安全保障规则而定;PayPal 支付途径是通过银行卡组织 ( 如 Visa 和 Master) 将银行卡资金转入虚拟账户,验证要素统一遵循银行卡组织的风险控制标准。
中国第三方支付服务紧紧依拖国内银行安全验证体系
在交易流程上,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担保交易买卖双方的支付过程,在买方确认收货前,第三方支付机构自有账户沉淀了大量资金,买方确认收货后,这部分资金才进入卖方账户。而 PayPal 交易资金直接划入卖方账户。
也就是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从促成交易的角度出发,重在通过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任问题。而美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以成熟的信用体系为后盾,重在提高现有交易的效率。
这也导致了中美两国第三方支付商业模式的不同。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它解决了电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也让资金沉淀在了第三方支付公司,这给后期将支付与理财结合起来的在线财富管理产品建立了基础。而美国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盈利模式并不依靠沉淀资金。
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典型业态——银行服务方面
中国金融科技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未被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服务到或者未被这些机构充分服务的人群,他们通常被称为“Underbanked”人群,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这些长尾用户成本较高、收益较低。
根据下表数据,中国银行设施的覆盖率和欧美有较大差距。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中国 underbanked 人群显然更多。
2014 年每 10 万人享有的银行设施数量
典型的例子:保险服务覆盖率
根据下表,2015 年中国保险深度不到美国的一半,保险密度更是仅相当于美国的 7%,与美国差距巨大。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2015 年中美两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发展速度:中国有后发优势;美国渐进式增长
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监管的宽松使中国金融科技具备兴起的背景,而技术的发展则给中国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插上了翅膀。
随着中国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攀升,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如O2O)不断涌现,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行为数据越来越多,并且公司获取这些数据并未受到严格监管,这给了互联网公司分析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有利的外部环境。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智能手机比 PC 掌握了更多的用户数据点,更能了解用户的日常行为。信息科技的发展使中国有弯道超车、发挥后发优势的潜力。
由于美国监管一直较为及时、发展背景方面传统金融服务更为充分、技术一直较为领先,美国金融科技的兴起有渐进式特点。
资本市场表现:中美估值预期不同
由于独特的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网贷是较为典型的一种金融科技业态,并且在金融科技不算长的发展历程中,网贷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中美两国网贷平台皆有资本市场的案例。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中美两国上市网贷公司资本市场表现对比
(美东时间2017 年9 月5 日收盘时,货币单位:美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纽交所上市的网贷公司的数量是 1:2,市值上,中国的两家公司(宜人贷和信而富)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近日,美国和中国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网贷公司 Lending Club 和宜人贷更是展开了“全球网贷市值第一公司”的竞争:2017 年 8 月 11 日收盘时,Lending Club 市值为 20.13 亿美元 , 宜人贷为 24.24 亿美元 , 宜人贷超越 Lending Club 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 P2P 公司。此后两国市值仍在不断“较量”。
2017 年 8 月 11 日收盘, 宜人贷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 P2P 公司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LendingClub 的股价自上市以来呈下跌态势,尤其是2016 年 5 月创始人辞职事件后跌幅较大,此后较为平稳,而宜人贷股价走势自上市以来波动上升。股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应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增长潜力的预期,Lending Club 和宜人贷股价走势的不同反应出资本市场对中美 P2P 网贷未来增长预期的不同。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宜人贷和 Lending Club 股价走势图
注:蓝线为 Lending Club 股价;黄线为宜人贷股价
监管:中国由松转严;美国更及时
金融,资金融通,杠杆效应强,受到严格监管。金融科技,作为用科技提升金融业务效率、降低金融业务成本的业态,它的发展也与监管因素密不可分。
中国:先试水,后监管
中国对互联网经济的监管态度是“先试水,后监管”,对金融科技的监管起初包容性亦较强,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网贷行业为例,从 2006 年中国出现 P2P 网贷平台到 2015 年底“e 租宝”欺诈事件曝出,监管政策较少,此后以网贷为代表性商业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一夜遇冷”。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人们开始反思:缺乏阳光的信息披露体系,欺诈是否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迅速蔓延。
2016 年 4 月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开始,针对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整治方案出台。2017 年 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提出“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如果说此前中国金融监管的分业监管体制给部分依靠监管套利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了有利外部条件,这一会议之后,监管套利机会已经荡然无存。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表4 中国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 / 金融科技采取的相关举措
2016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被“金融科技公司”取代,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科技”更具吸引力,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技术对金融的改造日益深化。
相对宽松还体现在至少以下两方面
早期,由于监管宽松,金融科技公司有大量可用于风险控制和营销的替代数据(非信用数据),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不过,随着中国金融科技监管趋于完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合规和消费者保护必然会加强,如《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市场参与者使用用户数据的“灰色操作空间”将大大缩减。
中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资金存管体系有待完善。以网贷为例,美国只有少数网贷平台(如规模较大的Lending Club 和 Prosper)可以向非合格投资者开放投资入口,而合格投资者需满足特定条件。此举是为了防止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面临过大风险敞口。中国则鲜少网贷平台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的理财市场仍然承担着刚性兑付的重压。另外,美国网贷平台从发展之初即通过银行促成借款,不存在资金沉淀。这和中国截然不同,“e 租宝”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即说明了中国网贷资金存管制度不完善的危害。不过,这些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的“缺位地带”正在消失,尤其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
相比之下,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更及时
自金融科技业态勃兴之初即频频进行干预以稳定市场预期,为金融科技企业降低政策风险。仍以网贷行业为例,美国网贷平台 Lending Club 成立于 2006 年,两年之后的 2008 年 3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以下简称 SEC)即认定 Lending Club 平台上的会员偿付票据的性质是证券,并要求它重新注册。美国第一家网贷平台 Prosper 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美国金融监管层对金融科技整体业态也采取了相关举措。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行业研究: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对比]()
美国监管层对金融科技采取的相关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