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
新闻资讯 聚焦政策法规,洞悉行业态势,专注学术前沿。

行业研究:解析中美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的异同

日期: 2017-10-16
浏览次数: 714


       中国和美国是金融科技的主战场,也是最主要的实验场,有很多共同的趋向,也有很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和节奏。

 

       对中美金融科技这十多年历程的观察,我们可以从创新驱动力、对金融市场格局的影响、风险、监管和未来等角度作一些基本的研究和思考。

 

1. 技术与模式

 

       新技术驱动金融新模式的出现,新模式的扩展又对新技术产生更大的需求,促进了新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和革新。

 

       相对而言,美国市场在原创技术革新方面要略早于中国市场,并探索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而中国市场则快速地借鉴并根据当地环境改变这些商业模式(比较典型的是 P2P 网贷),往往产生巨大的规模。用户和规模膨胀,对技术的需求也在膨胀,促进技术的革新;因此我们看到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做大规模后,在技术上的投入大幅增加,并有了更多的创新。


行业研究:解析中美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的异同


       整体来看,美国侧重于技术驱动型,而中国侧重于规模驱动型。基本原因有两点:

 

       第一,美国金融市场比较成熟,消费者的基本金融需求满足度相对较高,不能获得金融服务的人群比较少。因此美国金融科技创新,侧重于位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类似于“锦上添花”。

 

       而中国市场则有大量消费者没有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连基本的信用记录都没有,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具有信贷征信记录的人群,不到中国人口 30%。金融科技企业主要把目标瞄准那些广大的未开发市场,无信用和低信用人群。对于这些人群来说,金融科技服务类似于“雪中送炭”。

 

       第二,两国的技术原创环境有所不同。美国在互联网原创技术方面,整体上依然领先于中国。

 

2. 创新与破坏

 

       创新和破坏是相生相伴的。金融科技在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改变金融服务的方式。它一方面改进了市场效率,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破坏”。

 

       第一,秩序。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改变了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比如 P2P 网贷改变了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而数字货币改变了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这些改变有一个大致的共同点,就是改变了金融消费者与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因此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经历了:颠覆、抵触、摩擦到合作、融合的关系演变。

 

       第二,价格。金融科技在重估各类市场主体的金融价值。

 

       比如,对于个人信用,金融服务从高信用人群、到低信用人群、到无信用人群快速拓展,这是一个重估信用价值的过程。


行业研究:解析中美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的异同


       也就是说,它在不断“破坏”原有的价格体系。比如,信用卡的续贷价格降低了(通过 P2P 借贷偿还信用卡);同时也出现一些原有金融体系不能接受的高价格,比如中国的现金贷,它的价格体系超出了中国现有金融体系所能容忍的范畴。

 

       相对而言,美国市场的“降价式破坏”更多,中国市场的“高价式破坏更多”。前者更多地针对现有金融消费者,后者更多地针对新增金融消费者。

 

       第三,恶意破坏。

 

       利用金融科技的新技术或新模式,进行恶意破坏。比如 e 租宝这样打着 P2P 名义,用虚假项目恶意诈骗;比如一些人运用新的技术,用欺诈的方式骗取贷款。

 

       创新、破坏、调整、弥合,中美金融科技基本走完一个小周期,弥合阶段还在痛苦地进行中。

 

3. 风口与风险

 

       金融科技市场的快速增长,让一部分金融科技企业取得了高速增长,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追捧。2013 年全年,全球金融科技风险投资 30 亿美元,而 2017 年上半年就超过了 80 亿美元。

 

       这种情形在中国尤其突出,最近三年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股权投资金额占据全球一半左右,是美国两倍左右。

 

       中国有很多人把这种快速成长的市场机会称之为“风口”。金融科技就是最受追捧的风口之一,并不断涌现出很多细分的风口,但是金融科技这个风口里面,也蕴藏着很多的风险。

 

行业研究:解析中美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的异同


       比如,经济周期和金融行业性周期带来的风险,虽然技术创新改变了很多事情,但目前来看还不能改变经济周期和金融业的行业周期。

 

       比如,流动性风险。很多金融科技企业不能进入到成熟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同业市场,当面临流动性问题时,解决方案比较少。而一些金融科技企业设计的产品,本身就面临比较高的流动性隐患。

 

       比如,投机者的风险。面临新的市场机会,涌现出很多投机型的创业者、风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他们会加大金融科技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周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比较突出;投机性风险也都存在,但在中国要更严重。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获得风险投资中,A 轮比较多,后续轮次相对较少。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也往往批量地出现,批量地死亡。

 

       因此,由于对宏观风险和行业性风险还没有形成强大的驾驭能力,加上投机盛行,金融科技细分领域的风口基本上都变成了风险。

 

4. 野生与驯化

 

       金融科技创新大多诞生于原有金融体系之外,对于金融监管来说,他们都是“野生”的。正因为其野生,能够横冲直撞,发现新机会,改变旧秩序。但从监管的角度看,金融业务都应该纳入到监管之中,对于这些野生的金融服务,都需要驯化,纳入到监管之中。良性的驯化,会不断壮大整个金融体系,并为持续的创新留出空间。

 

       这方面,中美两国差异比较大。

 

行业研究:解析中美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的异同


       根据行为监管原则,美国的金融科技业务在比较早期就开始纳入监管,比如 Lendingclub 和 Prosper 在早期就接受证监会的监管,数字货币领域的 ICO 也已被证监会作为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纳入到监管范畴。所以,美国金融科技在初期就被逐渐驯化为符合监管原则的创新。

 

       中国有较大的不同。在现有监管机构监管范畴之外诞生和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在初期一般没有监管,没有政府部门来“认领”,相反甚至得到一些促进性的政策支持。这也是金融科技在中国的规模增长非常快的原因。但是一旦与创新相伴随的破坏性和风险性凸显出来,或者政府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判断发生改变,则会采取比较激烈的方式来驯化甚至清理“野生市场”。最近最为典型是对 P2P 网贷市场的监管和数字货币市场的监管。所以,成长速度和驯化难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5. 关于未来

 

       第一,金融服务边界的拓展会继续,但是拓展速度会放缓。一方面,经过几年的拓展,中美两国的金融业都已经大幅拓展了服务范畴,继续增长的速度会放缓;另一方面,监管驯化过程会减缓这种拓展。

 

       第二,金融科技的渗透会加速。主要体现在:金融科技的拓展会持续;传统金融机构加快金融科技的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机构的合作和融合。

 

       第三,对已经服务的人群,服务能力和效率会继续提高,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以上三点,中美两国面临的情形都差不多。


行业研究:解析中美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的异同


       第四,技术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继续催生很多“野生”的金融科技创新,市场对这类创新的接受度会提高,也会更加理性。在短期内,美国依然会领先于中国。

 

       第五,在不考虑政治因素的情况下,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会成为中美两国拓展金融科技的新市场。初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支付、征信等)和个人借贷方面。



  • 最新资讯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956
    2020 - 04 - 18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增速被不断下调。劳动力供需减少、信用危机和流动性紧缩等因素让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项目退出的周期被普遍拖长,不少创投项目主动调低估值但由于募集与投资的双重受限,越来越多的创投项目业绩增长承受压力,大量创投机构面临日益严峻的投后管理问题。 全球资本市场低迷,IPO退出渠道受阻 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经合组织)等诸多国际机构均表示: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不断加深,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很大可能会出现衰退,不少国家或将出现负增长。 德意志银行全球经济团队发布报告称,第二季度美国GDP增长按年率计算将下滑13%,萎缩幅度为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最严重经济萎缩幅度的逾1.5倍。高达13%的幅度将标志着“后世界大战时期”最严重的经济萎缩。美国经济增长严重放缓,主要归因于新冠疫情爆发导致的商业活动停滞。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则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将导致美国出现比此前预期更严重的衰退,其中包括第二季度GDP创纪录地大幅下降30.1%。摩根士丹利团队预计,一季度美国GDP将下降2.4%,但第三季度将开始回升。总体而言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将萎缩2.3%,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3%。 2020年Q1,共计93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环比下降34.97%,募资总额 953.50 亿元,环比下降 62.13%。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近期全球资本市场震荡明显,部分企业IPO进程有所延缓。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势必影响项目退出。尤其原本打算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很可能要重新考虑或者更换上市地点,即使坚持选择在美上市,也很有可能影响发行价格和上市表现。已经成功IPO但尚未退出的项目,也很难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全身而退。...
  • 点击次数: 110
    2020 - 03 - 30
    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发展路上的一个必备资质,也是国字号证书里相对亲民且知名度、认可度最高的一种。随着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数量猛增,国家对自主研发、创新的企业扶持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也随之增多。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需调整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研发费用与专项审计保持一致,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要求将会增加,审查机制也会越来越严格。 政策的修订,既符合了我国的国情,又顺应了时代和形势的发展,那么这一次,又将会出现哪些新的评审规定呢? 一、2020年政策变化预测及评审最新标准(重点) 1、企业申报高企当年申请或转让的专利、知识产权不予计分,知识产权获得要有延续性,如企业所有知识产权获证的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会被质疑为临时包装,不被认可或分数极低。 2、企业系统填报的软件著作权,区级组织现场考察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演示操作,所演示的功能需与系统提交的软著申请表中描述的功能一致。演示人员必须是参与本项目的研发人员。部分地区要求对软件的源码进行修改,及功能确认。 3、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 4、企业核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须提供对应的合同、发票、知识产权证明。 5、产学研协议的签订时间需在2017-2019年,申报当年签订的不予计分,且需提供产学研合作的记录证明(如项目支出的发票及凭证等)。 6、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整体的逻辑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专家评审、国家备案过程中,重点考核提交资料中是否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 7、成果转化、组织管理水平部分考核越趋严格:2019年高企网络评审结果显示,成果转化和组织管理水...
  • 点击次数: 91
    2020 - 03 - 19
    新冠疫情带来恐慌,美国股市在10天内的第4次熔断。受到价格战及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持续影响,国际油价收盘跌至每桶24.88美元。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8日再度暴跌。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恐慌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恐慌激增。当天美股早盘大幅低开,标普500指数跌超7%,再度触发熔断机制,停盘15分钟。这是美国股市在10天内的第4次熔断。       再次交易后,三大股指继续下探,标普500指数一度下跌逼近10%。截至18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超过1200点,失守两万点大关,收于19898.92点,跌幅为6.3%; 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收于2398.10点,跌幅为5.1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6989.84点,跌幅为4.7% 。欧洲股市18日大幅下跌       尽管欧洲多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以及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仍导致欧洲三大股指18日全线下跌。       截至当天收盘,英国伦敦股市富时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幅为4.05%,报收于5080.58点。其中,邮轮公司嘉年华公司股价下跌超过34%,航空股方面空中客车下跌22%。在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3754.84点,跌幅为5.94%;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8441.71点,跌幅为5.56%。历史性!国际油价跌到了近20美元一桶       受到价格战及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持续影响,国际油价18日出现暴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58美元,收于每桶20...
  • 点击次数: 58
    2020 - 03 - 09
    新《证券法》于202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全面落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注册制配套规则,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注册制下的新阶段。继科创板试水之后,注册制改革首先在企业债、公司债发行市场实施,先债券后股票,稳步推进证券公开发行注册制。  中国资本市场从保荐制,到发审委制,经历询价制的演变,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的开板,一路走来监管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摸索和实践从未停止。回顾此次新《证券法》的修订历程,自2015年至今历时4年有余,对原证券法作出了较大挑战和完善,主要包括对证券发行制度的修改完善、显著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突出强调了投资者保护(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完善证券交易制度、取消了多项行政许可、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职责履行、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监管执法和风险防控、扩大证券法适用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法定证券,将资产支持证券和资管产品写入证券法等。  新《证券法》中明确全面推行注册制,将发行股票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改为了“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明确规定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其发行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由于在审批制度下公司IPO上市排队时间较长,审核监管严格,市场相对封闭。在此期间,行业周期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将随时改变企业的状况,企业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在审批制下壳资源更受追捧,注册制的逐步推行将使壳资源不再稀缺,将吸引大量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进入中小企业,投资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净化我国资本市场的生态环...
友情链接:
协会总机:010-82509599
图文传真:010-82509599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C座
Copyright ©2005 - 2013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