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今年的风口在哪里?
其实在进行天使投资的时候,整个行业压根就没风,一个领域只有被VC/PE和媒体集中关注才能形成所谓的“风口”,一旦成为风口,就不再是天使投资的机会了。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这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起风的时候“撞上去”已经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提前选好自己的布局,就尤为重要。
如何比天使投资人和VC更加具备“眼光”?其实你应该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用好“风口”三要素
好的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要善于“造风”。造风的关键点在于,提前判断资本市场的关注方向,同时预留给VC恰到好处的缓冲时间,这个时间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太晚了残羹都很难留下,而过早进入则很容易还没等到风口形成,就耗尽了元气。
任何一个将要孕育出风口的领域都是有标识的,创业者可以从微观、宏观和行业三个角度去观察。
第一,参照微观经济发展的逻辑和模型
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独立的“S型曲线”,在导入期比较缓慢,进入成长期就会呈现指数型增长,到了成熟期走向顶端,会出现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这个时候,又会有新的技术在下方蓬勃发展,形成新的“S型曲线”,最终超越传统技术。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共同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高峰,从而带动新经济的发展。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每一波大的技术革新都会带来一波浪潮,成长出一波大公司,投资机构也能从中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两条S曲线交叠的“Gap期”里,多数投资人和创业者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迷茫,创业者不知道方向,投资人不知道该投什么,只好追逐一些短暂的风口,或所谓的现象级的项目。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有个东西叫BP机,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它是颠覆性的,但是手机一出,它就立刻消失了。因为BP机只是技术变革中的过渡形态,而非稳定形态。带着这样的视角,再去看当下的AR、VR,或许会让你有更审慎的思考。
第二,分析宏观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各个要素
拉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是出口、消费和投资。出口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短期内并不乐观;投资方面,实体经济疲软,鲜有机会;这样消费就成了最主要的引擎,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开始密集谈论消费升级,因此之前智能硬件、高品质生活类项目,刚好迎来消费升级的风口。
第三、观察细分行业产业链条上是否有大的变量
眼下,资本聚焦泛娱乐领域,这是因为泛娱乐的时代刚刚到来么?不是。恰恰是因为过去几年,社交、手游,教育、智能硬件、O2O、互联网金融等多数领域通过资本的密集性催化,已经没有太多的投资机会,才致使资本“退而求其次”。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那么该怎么判断这个选择正确与否呢?有以下三个依据。
(1)从历史的角度,宏观经济下行的时候,文化、体育类短周期主题都会大热,我们当下正在经历这种「反周期」的繁荣。
(2)过去几年的发展,让泛娱乐有了足以生存的用户基础,大家集中地去谈论泛娱乐、内容创业、IP、网红等话题就足以看出这一点。同时,人们对网络内容的付费习惯也已经养成。
(3)分发渠道多样化,让优质内容抵达用户比以往更顺畅,也比以往更容易出现「爆款」。
二、具备企业家特质
确定了投资方向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找到好的项目。从2010年到2014年左右,创业公司总量就已经突破了160万。同时,早期投资成功概率也只有5%。每投出一笔钱,就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所能产生现金回报的可能性一般不会超过10%。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为了提高效率和增加概率,优秀的投资人一般会用两个标准去做这件事。
1、花最多的时间给可能性最大的人群
天使投资或VC最终就是一个概率游戏,概率会优化你的时间,提升你的效率,最终让自己得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回报。假如有两波人,一波人是25-45岁之间,另外一波人是25岁以下到45岁以上的,你更想见哪一波人?大部分人会选择25-45岁之间这波人,因为历史上这个年龄段创业成功的概率更高。
2、画好时代企业家的画像
每个时代的企业家也是不一样的,第一代是80年代这一波个体户,代表就是牟其中。第二代是90年代在《公司法》结构下成长起来的经理人,像冯仑、王石。第三代是以BAT为代表的企业家,比如说马化腾。
这三代企业家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身上的标签、素养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举个例子,让马化腾回到80年代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为什么?因为他不满足80那个年代对企业家的要求,牟其中到现在重新再创业,能成吗?也许能,但是几率很小。
那么新一代企业家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些基本点,比如说是不是对创业有饥渴感、学习性以及成长性如何等等。
三、找到比项目成长更快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个人的成长速度都不能滞后于项目的成长速度。在投资多个项目后,以下三个方面的成长最为重要。
第一,要能够自我突破
从内部突破自己的认知。比如,创始人最早跟你讲如何把产品卖好、如何做一个好的产品;后来讲如何看待产业,再后面跟你讲如何看待中国大的经济格局的变化。这就是在突破自己的认知障碍的一个过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另外,外部突破也很重要。很多创始人会说:“我是产品出身或者我是技术出身,我不懂运营,市场也不是我的强项”。其实,当你选择了创办一家企业的时候,你就不能让背景局限你。对创业者来讲,需要建立产品、技术、市场、营销等等所有东西好的标准和认知,而不只是你擅长的领域,这也是投资人可以帮助你的。
第二,认清商业的本质
项目即使被包装的再好,也要意识到它的骨子是一门“生意”,像做生意一样的去对待你的创业项目,项目才有可能获得生命力。
不管是出席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PR,还是快速迭代,大家一定不能忘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了最终目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很多抉择就会好做的多。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创业者走到一半,渐渐忽略了要去的大方向,毫无节奏和目标的做市场,一味冲流量,要么就是沉浸在已有的成绩里,迟迟不敢变革,这就是忘却商业本质的表现。
以“创造价值”作为创业初心和商业本质,创业过程会变得丰富而有趣,很多项目在最早期,创业者就是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专注于自己“臆想”和“过瘾”。创造价值并不是个人自嗨,而是服务于普罗大众的。
第三,注重持续活下去的能力
只有持续存在一段时间的商业,才能完成一个真正的运转周期,才能真正的跑完规划中的跑道。现在很多项目都是那种昙花一现式的成功:从前期的战略规划到品牌打造,从产品运营到用户维护,似乎都是赚快钱的路子。对于一个创业项目来说,没什么比一直活着更了不起了。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交流:想提前布局风口,需做好三件事]()
创业和投资人的核心竞争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与别人的差异,坚持自己的道路,这一点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最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