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早发源于北京中关村,主要是一些相对高科技的企业。而之所以称为“新”三板,是因为还存在一个“老三板”,主要是承载退市企业、很久以前的STAQ、NET转让系统三部分的公司股权转让。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新三板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万家中小企业证券化梦的、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最大的中小民营市场。本期我们以十年为刻度,了解新三板今年的发展轨迹。
十年回顾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前世老三板
新三板最早发源于北京中关村,而之所以叫“新”三板,是因为还存在过一个“老三板”,当时主要是承载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退市企业的公司股权转让。
2006年 新三板出世
为了拯救老三板交易冷淡的局面,证监会决定吸收一些高科技的企业,于2006年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新的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新三板”。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2012年 新三板扩容
为了让新三板真正成为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2012年,国家决定做大新三板市场,从中关村这一个试点,扩展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四个高科技园区,这就是“新三板扩容”。
2013年1月 新三板独立
“新三板”之前一直挂靠在深交所下,随着市场越做越大,国家决定让其自立门户。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金融街正式揭牌,作为独立的公司在工商总局注册,负责新三板的运营管理。
2013年12月新三板再次扩容
2013年12月,新三板迎来了更大规模的扩容。股转公司发布4项基本配套措施,公示将股转系统扩容至全国的相关细则,并于次日起接受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申请,直接将中关村一个地区性交易所推向全国。
2014年 做市商制度
2014年8月,做市商制度推出,此举让入股新三板的门槛大大降低,市场量迅速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开始呈指数增长。2014年年初,挂牌企业仅356家,2014年一年的时间便膨胀至1572家。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2015年 爆发之年
2015年3月,三板成指、三板做市两大指数正式发布,标志着新三板市场行情自此有了“风向标”,伴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增多,融资金额扩大,新三板再迎来重大利好。新三板指数的推出预示着新三板市场正式进入“看盘”时代,新三板进入掘金时代。
2016年6月 分层落地
2016年6月新三版挂牌企业内部分层制度正式出台实施。7639家挂牌企业中953家企业进入创新层,其余6686家企业进入基础层。新三版分层差异化制度的构建实施在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创新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6年12月万家灯火
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突破万家。万家灯火齐明,意味着新三板追求规模效应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由增量到存量的管理转换正式进入新时代,也标志着有序退市时代的加速进场。新三板作为国内注册制资本市场的试验田,发展成为实现10000家中小企业证券化梦的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最大的中小民营市场。
发展现状
1、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行业分布以新兴产业为主
自2012年起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增长幅度较高,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行业分布来看,新三板企业大多数为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同时,由于新三版在上市准入门槛较主板和创业板低,为我国大量创新类初创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途径。但大量良莠不齐的挂牌公司经营风险与成长潜力需要投资者仔细辨认,增加了投资决策与监管难度。
2、新三板挂牌企业地域分布扩大,但分布不均
新三板扩容后.挂牌公司的区域分布范围加大,但分布数量极其不均匀,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以及南方的部分省份新三板挂牌数量较多,西北部地区的企业挂牌数量较少,这一现状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有关,如是否已具备挂牌新三板的条件:同时也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外部条件相关。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3、新三板市场存在融资、流动性的短板
新三板挂牌公司存在股本规模较小、公司融资规模偏小的问题,加上机构和投资者进入新三板的门槛过高,导致投资主体的单一,也对新三板融资规模产生制约作用。市场流动性不佳的硬伤体现在新三板的换手率相较沪深主板市场低很多,加之不合理的停复牌规则导致更低的市场流动性。
4、市场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完善
由于新三板挂牌条件宽松,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各行业的中小企业都涌人新三板市场。但伴随着新三板市场内部管理不健全、制度不规范、过早上市等原因,致使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对于投资者来讲存在投资风险。
目前新三板主要采取重要性披露原则,以自愿披露为主,但部分公司重要信息不公告,很多信息变更也不进行披露,信息披露不透明导致普通投资者投资决策信息缺乏。这些较高的信息成本易产生逆向选择使得投资者投资具有极大不确定性。
未来发展建议
1、丰富市场融资工具与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
目前我国新三板市场处于初创发展期,市场融资工具与服务单一,今后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场外市场具备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与服务特点,开发推出公司债券、优先股和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等融资工具,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探索丰富完善的指数产品以利于风险管理。促进银行系统推出与新三板市场相关的品和服务,引入非券商金融机构参与做市业务,大力推广做市转让业务,增强金融体系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场定价功能。
2、控制扩容速度,提高挂牌企业质量
扩容速度过快,会使得新三板市场上的企业良莠不齐,投资者难以合理估计企业的市场价值,也难以有效的做出投资决策,致使新三板建立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在控制新三板的扩容速度的基础之上,还应严格按照挂牌标准审核企业,控制挂牌企业质量,从而从源头降低新三板市场的风险性。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3、适时推出转板机制,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很多挂牌新三板的中小企业都希望最终能通过新三板市场来进行转板。但是由于转板制度尚未推出,使企业的这一目标难以实现,此时应该适时建立规范的转板机制,使得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四板市场)形成依次连通的整体。使企业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市场上市,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4、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监控机制新三板市场的制度安排
应注重由宽到严的渐进引导和监管标准的弹性空间,提升监管方法的灵活性,来引导企业逐步适应资本市场环境。高效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新三板市场健康运行的必要前提。目前新三板市场正处在加速扩容阶段且准入制度宽松,因此存在高风险和强投机性,因此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成为防控风险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个成熟的三板市场不仅是优质企业的孵化器、蓄水池和跳板,还应该凭借自身门槛低、流动性强、监管宽松等自身的优势,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成熟市场。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以近十年路程,看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纵观我国新三板10年的发展,从挂牌企业的数量、总市值、流动股本等重要数据来看,新三板市场正处于朝阳时期,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新三板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其蓬勃发展是必然趋势。
当然新三板市场也存在自己的短板和弊端,在内部机制、规则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我国应该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模式促进新三板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并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尽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