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于6月7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也参与到本次盛会,与参会嘉宾一同思考企业发展的未来。
除了分享现场精彩的内容,交流与思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新思考·新未来”,在当下,你能否描绘出你心中所想到的未来的样子?6月7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会议的主题“新思考·新未来”也契合全社会对高考学子们的期望与寄托。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大会主持人为前央视主持人,现找钢网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郎永淳,也以高考作为开题。值得所有人思考的是,在2008年高考人数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后,之后每年的参与高考人数逐渐减少。虽近年来人数有所回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企业而言,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新的机遇也开始显现。人与机器的竞争似乎不可避免。
这就是未来中国企业需要面临的环境,人工智能的到来,“人”不再是企业唯一依靠的竞争力依靠,那么,“人”的未来应该走向何方?
一带一路: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以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开场演讲。国家竞争力依靠企业竞争力展现,但由于两者竞争力过程和机理上的不同,决定了国家在进行政策决策时更加稳重。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会出现下降,但企业生产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蔡院长认为,政府应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超前培养人力资本、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加强社会政策托底。从企业角度来说,要应用新技术、创造新模式、开头新业态、寻求新市场。这与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政策的主旨要义不谋而合。
随后,龙永图、赵晋平、王国刚、高培勇、黄益平、贾康等重量级嘉宾,针对“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与国际形势进行了简要阐述,从中美关系、外汇储备、汇率改革、税收改革等热点问题入手,深入剖析,向我们解释了“一带一路”政策给国家与企业创造的新机遇。其中关于税收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虽然中国的总体税负并不比国外高,中国企业确实面临着巨大的赋税压力,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税制结构与国外不同。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政府一年所征收的税收当中,90%甚至更多的钱是来自于企业,这跟海外的税收来源结构是绝对不一样的。在海外,企业交的税和个人交的税各占一半。改革税制并且在当前战略需要下为国家公共产品提供持续的补贴优惠,这或许是考验政府改革智慧的另一道难题。
巅峰对话:历史回顾与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一带一路”,这是中国新环境新形势下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而提到对外开放,就不得不提中国打开“WTO”大门的那一段历史记忆。龙永图先生与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当年正是两位代表中美两国进行了世贸谈判,由于两位的努力,不断克服双方谈判过程中的困难,才让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龙永图先生指出,中国在当时的谈判进程中,有着很多的风险,甚至当时都不知道风险到底有多大,所以当时中国方面所碰到的困难更多。
中美两国之间能够在WTO上达成协议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个方面中国打开了自己的大门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也使得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另外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中美两国人民是要达成协议的,是要合作的,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讲特别的重要。
不过,美国巴尔舍夫斯基女士也指出了目前在今天的中国,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他们其中80%认为中国的开放度更差,而且他们觉得中国市场对他们更加的不利。针对美国巴尔舍夫斯基的观点,龙永图用三方面的原因解释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第一,当年中国很穷,中国对资金的渴求使得他们对任何来外国投资都持欢迎的态度。但是现在中国外汇储备超过了四万亿,现在掉下来还有三万亿,所以中国的资金比过去多得多,这是事实,所以他们的感觉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当时为了吸引外资出台了很多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措施,现在我们实行国民待遇所以很多优惠措施取消了。所以他们现在感到不受欢迎了,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此外,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竞争能力比过去更加强大,很多外国企业感到不受欢迎并不是因为中国政府不欢迎,而是中国市场并不欢迎他们,因为很多市场份额已经被中国企业所占领。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在这里,我们这也要感谢巴尔舍夫斯基大使帮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使得中国的企业比过去强大了,抢占很多外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另外龙永图先生指出,中国政府从地方政府要最高层都很欢迎外国投资者,我们需要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平等的竞争,使得中国像参加国际比赛一样有一个强大的竞争者,逼着中国企业具有更大的能力,逼着我们转型升级,这种倒逼机制外资比过去的资金对我们更加重要。
迎接未来: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下午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做了关于创新时代中企业如何变革的分享。内容十分精彩。其中关于企业竞争力的分享,更是发人深省。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关于企业的竞争力,陈教授认为,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经验的传承已经不再如此重要,把我未来的能力才是关键。她指出,如果10年前,一家企业谈成本,谈规模,谈品质,那么这家企业是有竞争力的;5年前谈创新,那么企业是有竞争力的,谈成本规模,则失去竞争力;如果现在谈创新,对不起,已经失去了竞争机会,现在要谈的应该是如何把握住未来。
当下,很多以往优秀的企业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是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太强,以至于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陷阱。“企业必须拥有把握未来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经验的传承”。
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
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只要能够使生活的意义更好,这就一定是很好的生意。如果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让大家觉得不方便、不喜欢,不能让生活品质和质量变得更好,不是你的对手淘汰你,而是生活本身淘汰了你。
在不同环境下都保持住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做到了三件事情。第一、想尽一切办法来增长。第二、持续自我变革,不断的用持续的变革让自己获取成长。第三、回归到市场的逻辑。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第一、有增长型的思维惯性。“组织转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不是战略、不是业务,其实是组织的思维惯性。无论是亚马逊、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不断的做新东西,而很多大型的成熟企业比较多的是保持已有的经验,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非增长型的组织惯性,一个是增长型的组织惯性”。
第二、文化性和自驱动变革的文化,自我批判的文化。“很多时候企业是需要肯定自己的成功,但是今天遇到的很重要的要求,要批判自己的成功反而做不断的变革”。
第三、回归到市场的逻辑。
第四、是能够管理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挑战人才竞争力的X因素
整场峰会都围绕着新未来的主题进展。能让我们描述出来的未来世界真正能够呈现给我们,依靠的是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进度。过去10年,移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很多行业消失了。智能手机的出现,让MP3、MP4、GPS、卡片相机等电子设备消失,未来还会取代钱包、甚至钥匙。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决定生存,应对未来才是发展关键]()
如果再过10年,企业最大的科技变量就是人工智能。前段时间,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的新闻依然具有热度,它的出现再次证明了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是深远的,会影响到各行各业。而对于职场中的人而言,很多职业会加速消失。
发出类似感慨的不止小米科技副总王川先生一个人,猎聘网创始人,总裁戴科彬也有相似的看法。这类情况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巨大,机器操作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针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短时间内依然不会减少。
一句话解释热点新词
最后关于当下的创业热点,可以通过论坛各嘉宾的阐释进行一句话的总结概括。其中的很多观点也能让人思路开阔。
共享经济: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理念转化
大数据:选择精准的数据维度比扩大广度更加有效
消费升级:消费者与生产者观念的升级,迎合新群体
物联网:任何物体都可以接收数据,发送数据
IP:企业的第四类资产,不以载体人的变化而贬值
新零售:以需求变化决定新环境下的零售形态
即时通讯:通讯不是传播,科技决定形态
产业互联网:扩大平台入口,深钻垂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