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聚焦政策法规,洞悉行业态势,专注学术前沿。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03
点击次数:
57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截至2019年6月,我国针对创业就业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陆续推出了89项税收优惠措施,尤其是2013年以来,新出台了78项税收优惠,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 一、企业初创期税收优惠 企业初创期,除了普惠式的税收优惠,重点行业的小微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特殊群体创业或者吸纳特殊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军转干部、随军家属、残疾人、回国服务的在外留学人员、长期来华定居专家等)还能享受特殊的税收优惠。同时,国家还对扶持企业成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创投企业、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聚集资金。具体包括: (一)小微企业税收优惠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未超限额免征增值税; 2.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3.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资源税等“六税两费”; (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 4.重点群体创业税收扣减; 5.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收扣减; 6.退役士兵创业税收扣减; 7.吸纳退役士兵就业企业税收扣减; 8.随军家属创业免征增值税; 9.随军家属创业免征个人所得税; 10.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企业免征增值税; 11.军队转业干部创业免征增值税; 12.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免征个人所得税; 13.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就业的企业免征增值税; 14.残疾人创业免征增值税; 15.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即征即退; 16.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 17.残疾人就业减征个人所得税; 18.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 19.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20.长期来华定居专家进口自用小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2
点击次数:
55
2018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的同时,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政策变化将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中央有关重要文件 1.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今年1月,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即由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采取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报告全面反映各类国有资产基本情况,专项报告分别反映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各类国有资产报告要汇总反映全国情况。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以中央本级情况为重点。在每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届末年份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综合报告并口头报告;其他年份在提交书面综合报告的同时就一个专项情况进行口头报告。根据各类国有资产性质和管理目标,确定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重点。 2.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将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要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主要内容包括:支出预算的总量与结构、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部门预算、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债务,以及加强对政府预算收入编制的审查。 3.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7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了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8
点击次数:
1045
2018年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8年是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被总书记称为“开局之年”、“关键一年”的2018年,经济工作到底怎么干,习近平为我们划下这些重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在江苏徐州调研时的讲话)。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2017年12月6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2017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打好三大攻坚战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1...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8
点击次数:
222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及债市的不断调整,资金流出债基的现象仍在持续。新近出炉的11月中债托管数据显示,广义基金债券托管增量连续两月下滑,基金增持债券的规模也大幅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自10月开始,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资管新政征求意见稿等陆续发布,显示监管政策日趋明朗。在此过程中,部分负债端压力较大的委外资金回流银行,致使广义基金债券配置规模持续缩水。部分委外资金回流银行 11月中债托管数据显示,当月广义基金托管增量仅为639亿元,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在债券托管月增量明显增长4个月后,10月、11月广义基金增量连续低迷。 与此同时,在资管新规与去杠杆背景下,广义基金债券的增持力度仍然较弱。数据显示,11月,广义基金总计增持债券规模仅为105亿元,而这类基金的减持量则较为可观。数据显示,该类基金当月大量减持国债358亿元,同时大幅减持国开债216亿元。业界猜测,这类交易盘的集中止损抛售也是造成11月国开债大幅调整的原因。此外,随着公开募集基金流动性新规的实施,货基规模增长放缓,对大额存单的增持力度也较前期下一台阶。 10月开始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正式施行,11月资管新政征求意见稿发布,12月针对银行表内的流动性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监管态度的日趋明朗,资管机构间的资金流动也逐步明确。 “资金流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负债端调整压力较大的委外资金从基金回流到银行(主要是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二是去杠杆过程中银行间资金从中小行回流至大行。从11月托管量数据来看,商业银行配置力量不断回升,广义基金明显弱化,也一定程度上...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8
点击次数:
247
央行等五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已于12月16日结束征求意见,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将根据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资管新规,这也意味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发布进入倒计时。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虽然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规避金融监管等问题。 为此,11月17日,央行等五部门对外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份资管新规坚持问题导向,从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有效性入手,在充分立足各行业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展情况和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制定,通过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例如,自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已多次发文,提高券商、基金及基金子公司开展通道业务的门槛。2016年7月份正式实施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同年12月份,基金子公司净资本约束正式落地,各项业务均需与净资本挂钩。 可以说,资管新规落地后,将是我国资管领域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纲领性文件。资管新规统一了监管框架和标准,正式确立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启一个全新的资管时代。从长期来看,整个资管行业“大跃进”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资管业务迎来更为严格和统一的监管。 ...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8
点击次数:
189
随着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监管层对公募基金监管也逐渐完善,更加严格。今年以来,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层先后对委外定制基金、港股通基金和货币基金这三类基金设立新规,委外定制基金必须以发起式形式成立,港股通基金必须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对货币基金管理人的流动性设立更高标准。10月份以来至12月16日,尚未有货币基金成立。今年以来股票基金,成立数量增加51.95% 临近2017年年末,新基金发行也逐渐火热,这不仅是年底冲规模的需要,也体现了基金公司对中长期市场行情的乐观。记者据数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12月以来已经成立49只基金,其中股票基金11只,混合基金29只,债券型基金7只,另类投资基金和QDII基金各1只。计划在今年12月底之前结束募集的有39只,若这些基金能按计划募集成立,今年新成立基金的数量有望达941只。 2017年年初至今,基金市场已经成立902只基金,新基金数量仅次于去年。2016年全年,市场共成立1152只基金,截至12月16日,今年新基金数量较去年全年新基金数量下降21.7%。从募集份额上来看,今年以来,新基金共募集7315.15亿份,而去年全年,新基金共募集1.08万亿份,今年新基金合计募集份额下降32.54%。 今年A股结构性行情明显,白马股给予投资者极大信心。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涨幅均超过20%。随着白马蓝筹股的崛起,记者发现,相较去年,虽然新基金发行数量和份额均下降,但是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规模和发行份额均较去年有大幅提升。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共有117只股票基金成立,较去年全年增加51.95%,合计募集份额598.93万份,较去年...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8
点击次数:
227
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深化,内地资金南下推动港股持续上涨。同时,内地资金的大举南下也改变了港股市场生态,令港股市场中资化进程得以加速。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内地经济基本面向好和港股市场估值仍然偏低的核心上涨逻辑不变,市场普遍看好港股上行趋势,其中代表着“中国核心资产”板块的个股将受到内外资金追捧。港股市场生态生变 数据显示,今年年内,截至12月14日,港股通总成交额约为2.145万亿港元,较2016年全年的8359.4亿港元上升逾157%,同时成交净买入额度较2016年全年上涨约34.28%,这构成了港股今年上涨超30%的重要原因。 自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以来,内地资金持续南下香港市场,从南向日均成交额占主板日均成交额比重由不足1%,增加至逾10%,南下资金每月都保持净流入,而且每月流入规模显著增加。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来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流入市场逾2991.28亿元人民币,其中港股通(沪)南向净流入资金逾1921.29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深)南向净流入1069.99亿元人民币。在11月中下旬资金南下规模达到全年高点,平均日流入超30亿元人民币。 与开通初期对比可见,一方面北上资金目前表现明显相对偏弱,而这与开通初期北上资金明显比南下资金活跃有区别。另一方面,港股通资金占港股大市成交额的比例不断上升,2017年已经达到10%甚至更高水平,并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业内人士表示,大量资金持续南下,不仅造就了此轮牛市,从客观角度看,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对港股生态的改变。首先,内地资金使股票的估值体系有所改变。港股市场上大部分都是内地上市公...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9
点击次数:
291
產业创新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近日在立法院院会三读通过,新创投资规范大为松绑,天使投资人可享租税优惠,最高每年可减除税额300万元;有限合伙事业可採「穿透式课税」,不课营所税,而向合伙人课所得税。 另外,工业区土地閒置将可强制拍卖,经济部公告的閒置3年以上工业土地,土地所有权人须于2年内处理,期满仍未改善经部将可「先罚后卖」。 工业局產业政策组组长周崇斌表示,政府积极推动產业创新投资,透过资金、研发、技术及人才结合推动產业转型,此次產创条例修正对于新创大幅松绑,预期将可活化新创投资环境,并吸引国际资金投资国内新创。 此次產创条例新增天使投资人租税优惠,个人投资单一公司达100万元、持股2年以上,投资额50%得自个人所得税减除,每年上限300万元。 周崇斌指出,天使投资人租税优惠是参考新加坡制度,其中,投资减税扣抵比例为1:3,更是优于新加坡的1:2.5。周崇斌进一步表示,为吸引国际资金来台投资,有限合伙创投事业,出资总额达3亿元以上、资金运用于境内达出资额50%,投资于新创公司达实收出资总额30%或3亿元者,可採「穿透式课税」,亦即有限合伙本身不课营所税,在收益归于合伙人后,对合伙人课徵个人综所税,避免双重课税。上述两项松绑都有利于新创发展。上述两项松绑都有利新创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活化閒置工业用地,產创条例纳入强制閒置工业用地「强制拍卖」制度,閒置土地经2年缓衝期后仍未进行开发者,主管机关得先罚后卖。 目前经济部盘点的閒置工业用地有589.2公顷。工业局工业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