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
新闻资讯 聚焦政策法规,洞悉行业态势,专注学术前沿。
作者: 房汉廷
发布时间: 2017 - 09 - 08
点击次数: 175
前三十年孵化器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正如李克强总理在给2017国际创业孵化器峰会的贺信中所言,“创业孵化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十年来,中国创业孵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吸纳和服务了40多万家初创企业、带动就业200多万人,实现了创新、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之后中国创业孵化器的新使命,至少应包括以下诸项:       第一、技术被孵化为创业项目       很多人误以为技术即项目,有技术则就可以创业。其实,技术距离项目还存在N个距离。       其一是技术的成熟度,或者说技术的标准化程度。成熟度越低越不容易成为项目,反之则项目化程度越高。其二是技术产品化维度。一项技术通常会有一个或多个产品或服务维度,单一维度或少维度的技术更容易项目化,而多维度技术则容易使项目指向泛化,甚至主指向模糊化。其三是技术价值化程度。按专利技术分类,发明专利属于大技术,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属于小技术,大技术项目化难度大,小技术项目化难度低。       当然,从技术到项目的前提是有效技术多少及其商业价值大小。从历史脉胳看,前三十年中国孵化器孵化出的好项目、大项目并不多。总结一下原因,核心还是发明专利太少。1991年全中国的发明专利只有4000多件,2001年也不过16000多件。没有技术之源头活水,怎会有孵化器之项目生成呢?       从目下情况看,技术匮乏现象已不复存在。2015年中国有效专利存量高达...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08 - 30
点击次数: 203
关于“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这个话题,网上有一堆资料。更有专家将此写成书,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做好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首先要了解商业计划书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为了融资而写,是第一次发邮件给潜在投资人,还是给投资人路演,或是投资人进一步要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他们的写法都不同。很多人写商业计划书不是为了风险投资,而是为了创业大赛、或为了申请政府各类基金或奖励等等。这类的写法更不一样。而今天要谈的是作为风险投资公司,最希望收到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的页数风险投资公司每天从各种渠道收到的商业计划书都很多,每天能用来看商业计划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建议第一次给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最好用PPT做。一方面PPT图文排版更方便、表现更丰富,方便讲清楚创业项目;另一方面PPT一般是按页查看,让人更有耐心去了解。内容大概在 20页左右。不要刻意控制页数,重在把每块内容说清楚。第一部分(2-3页):What—讲清楚你要做什么用2-3页PPT讲清楚你准备干一件什么事。不要整页PPT都是大段文字,你要做的事应该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最好能配上简单的上下游图或功能示意图,让人对项目一目了然。这里核心是要突出专注,表明你就想做一件事,而且就想解决这件事中的某一个关键问题。不要追求大而全,也不要产业链太长。其次,目前商业巨头明显要做的项目、已经有几家在竞争且获得较好融资的项目不要去做。这样的项目已经有太多失败教训。不是说你做不成功,而是投资人不感兴趣。相对成功概率低,投资人不愿意同赌。第二部分(4-6页):Why Now—行业背景、市场现状用4-6页PPT讲清楚行业背景、市场发展趋势、市场空间。要说明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且市场空间大。市场大,不代表有需求。要描述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你的项目抓住了一个用户的痛点。或者你的项目可以为用户带来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尽量列出与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08 - 28
点击次数: 200
做投资人的,早都练就了一双金睛火眼,他们见过的商业计划书最少也得成千上万份了,但真正让投资人愿意作出投资意向的商业计划书少之又少。更多的都有些惨不忍睹。 一份商业计划书是企业阐释自身项目现状与发展前景的重要文本,除了把自己项目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说清楚的基本功能外,如果通过形象和生动的设计让文本更加有温度是非常必要的。甚至说一份好的PPT报告比十几页的数据报表更能打动投资人。 字面上来看,用商业计划书来阐述自己的项目很简单,但要真正写好却是个技术活。超过90%的失败案例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报告模板化 由于不少创业者并不熟练使用设计软件,自己做不出好看的PPT,为了节约时间,采取直接套用现成的PPT模板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份模板有可能已经在很多场景使用过了。 模板虽好,但不要过渡使用 投资人见过无数的商业计划书,哪些是企业精心准备和制作的,哪些是套用抄袭的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到。所以为了给投资人留下好印象,商业计划书还是坚持原创为佳。  没要点、没亮点  很多创业者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商业计划书仅仅就一两页纸,只是笼统地说了一下项目的情况,没有重点。还有一些创业者生怕没有把项目优点说全,常常像做广告一样过度包装,商业计划书厚的像一本书。 商业计划书绝不是码字 这两种商业计划书都是非常失败的。因为一两页纸很难让投资者看清楚你的企业到底是做什么的,而太厚的商业计划书也会让投资人失去看下去的兴趣。 一份能吸引投资人眼球的20来页的PPT版商业计划书,一定既能提炼要点又可面面俱到。让投资人一看就知道你企业做什么的,你大概是什么样的财务状况,你的优势是什么。他会有耐心继续看你后面的具体的内容。 高估商业创意 有些创业...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08 - 28
点击次数: 203
创业公司财务怎么做,这是绝大多数创业初期年轻人要问的问题,我有一个好的点子,一个好的创意,甚至还有一个好的客户,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但这就足够了么?其实,怎么把这些资源变成钱才是最难的。 一个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绝不仅仅因为他比别人聪明,他还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并且全情投入。不仅如此,面对众多专业领域,成功的创业者都会摸索出适合自己执行的一套规则,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财务系统更加如此。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创业初期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做些什么: 1、组织(明确分工)  一个创业公司首先会有一个创业团队,这就建立了组织,有组织就会有分工,你需要有人负责资金和财务管理,这个人不一定要是专职,但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岗位。创业初期你会很忙,所以不建议创业者把什么都兼起来(当然,你能力强也没问题),找个人帮着出出主意还是很必要的,比如每个月或每周报个资金计划,为新项目写个预算书,审核一下合同条款,寻找融资渠道之类。 有人会说我们团体没有这样的专业人才怎么办,其实所谓的专业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财务基础工作其实很简单,要学精还是要靠长期的工作积累,只要你给他机会,说不定公司以后的CFO就是他了。  2、建账  是找个专人负责做账还是请代账公司全包了?这是很多创业者在初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其实这还是成本效益的事。创业初期人力成本是很大的支出项,能省就省,找代账公司可以理解,但前题是你要认清代账能为你做什么,还有那些代账完成不了,要从其他地方弥补回来。  现在的代账公司主要目标就是赚钱,提供的也就是代账服务,而且是对外的服务,为你报税年审提供资料之类,在外跑跑腿,对内最多也就是提供个报表,更多管理方面的事他们是不管的,也管不了,基本上是你提供什么原始单据,他就做什么账,这就意味着财务监管、内部控制方面...
作者: 尼尔森
发布时间: 2017 - 08 - 14
点击次数: 663
消费者的购买力大幅提升,中国市场成为寻求增长的企业与品牌难以忽视的必争之地。结合线上零售业销售数据与网络消费者洞察研究,尼尔森公司撰写成此篇报告,指引企业与品牌掌握中国零售业新趋势、解锁商机。 新零售崛起,重新定义消费场景 “新零售”业态的出现,大幅冲击传统的实体零售产业,现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正在急剧改变。而这只是“新零售”改变世界面貌的起点,未来十年,可谓消费者的黄金时代,新一代的“超联”购买者将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选择及控制权。  市场需求的转变和创新科技打破了现实与虚拟间的界线。全球的零售商为了解锁商机,纷纷一改以往的商业模式。  提供高品质产品是制胜市场关键  在很多企业眼中,中国仍然是潜藏着全球最庞大商机的市场。他们意识到必须依赖中国的销售以推动企业的成长,但这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中国的消费者市场正在急剧变化,都为想要赢在中国的企业带来挑战。  在过去三十年间,飞速增长的可支配收入以及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创新,塑造出新的购物习惯。 普遍来说,中国消费者比过去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现金,购买力大大提升。过去认为太过昂贵的产品与服务也变得触手可及,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生活方式与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产品(premium products)”越发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 购物路径变得难以捉摸 新零售时代悄然来临之际,商家开始打造融合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购物体验。科技创新配合崭新的渠道铺货策略,零售业在未来十年间会被重新定义。“网络购物者在电商发展早期的购买路径很简单:不外乎是先搜寻、再比较产品、下单购买,最后再留下评论和回馈。但在今天的新零售环境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趋势是营销触点、资讯来源、渠道都在急速增加。”  新一代...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08 - 09
点击次数: 175
做投资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今年的风口在哪里?其实在进行天使投资的时候,整个行业压根就没风,一个领域只有被VC/PE和媒体集中关注才能形成所谓的“风口”,一旦成为风口,就不再是天使投资的机会了。这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起风的时候“撞上去”已经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提前选好自己的布局,就尤为重要。如何比天使投资人和VC更加具备“眼光”?其实你应该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用好“风口”三要素 好的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要善于“造风”。造风的关键点在于,提前判断资本市场的关注方向,同时预留给VC恰到好处的缓冲时间,这个时间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太晚了残羹都很难留下,而过早进入则很容易还没等到风口形成,就耗尽了元气。任何一个将要孕育出风口的领域都是有标识的,创业者可以从微观、宏观和行业三个角度去观察。第一,参照微观经济发展的逻辑和模型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独立的“S型曲线”,在导入期比较缓慢,进入成长期就会呈现指数型增长,到了成熟期走向顶端,会出现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这个时候,又会有新的技术在下方蓬勃发展,形成新的“S型曲线”,最终超越传统技术。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共同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高峰,从而带动新经济的发展。  每一波大的技术革新都会带来一波浪潮,成长出一波大公司,投资机构也能从中获得了不错的回报。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两条S曲线交叠的“Gap期”里,多数投资人和创业者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迷茫,创业者不知道方向,投资人不知道该投什么,只好追逐一些短暂的风口,或所谓的现象级的项目。这就像我们小时候,有个东西叫BP机,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它是颠覆性的,但是手机一出,它就立刻消失了。因为BP机只是技术变革中的过渡形态,而非稳定形态。带着这样的视角,再去看当下的AR、VR,或许会让你有更审慎的思考。第二,分析宏观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各个要素...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08 - 04
点击次数: 174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 - 07 - 28
点击次数: 200
对冲基金Aidyia首席科学家Ben Goertzel说:“如果我们都死了,交易还会继续下去”。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在这篇文章里,李开复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所带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球性的失业及可能产生的全球性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人们对历史总有一个线性的判断,即以过去3至5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来判断未来5到10年科技会怎样发展。实际上,如刘慈欣在《三体》中说的那样,人类社会的科技呈现指数式发展的趋势,沿用线性的思维会使对未来的预期会发生偏差。科技的发展一定是加速式的,人工智能虽然曾经因为人们过高的预期而两次陷入低谷(主要是莫拉维克悖论),但在过去的几年间已经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快。人工智能、全自动化在某领域取代人类的工作是无法避免的。实际上,这样的取代已经发生了。 人工智能时代下交易员会怎样?由于人工智能的“高歌猛进”,华尔街的部分交易员已被自动化程序替代。今天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只剩2个人,而在2000年,高盛的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他们根据投资银行大客户的订单买卖股票。对冲基金数据服务公司Eurekahedge追踪了23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对冲基金,结果发现,人工智能的表现整体要优于人类。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正在冲击传统的银行交易,一些银行交易员的工作正在被自动化程序所取代,这一切每天都在上演。从交易员1.0到6.0时代,这个行业,正在被机器取代。 无论是股票交易员还是债券交易员,其核心均是通过获取市场信息,结合自身对市场的判断,适时进行投资交易决策。而人工智能恰恰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替代以上工作。一是速度一场威力12级的飓风横扫菲律宾棉兰老岛后,作为一个巴西养老金经理,应该买入和卖出什么股票、债券、衍生品?应该买入和卖出多少...
40页次3/5首页<<12345>>尾页
友情链接:
协会总机:010-82509599
图文传真:010-82509599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C座
Copyright ©2005 - 2013 北京市创业创新协会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云网站